白灰毛豆 Tephrosia candida DC.
蝶形花科 Papilionaceae
灰毛豆属 Tephrosia
形态特征:
灌木状草本,高1-3.5米。茎木质化,具纵棱,与叶轴同被灰白色茸毛,毛长约0.75-1毫米。羽状复叶长15-25厘米;叶柄长1-3厘米,叶轴上面有沟;托叶三角状钻形,刚毛状直立,长4-7毫米,被毛,宿存;小叶8-12对,长圆形,长3-6厘米,宽6-1.4厘米,先端具细凸尖,上面无毛,下面密被平伏绢毛,侧脉30-50对,纤细,稍隆起;小叶柄长3-4毫米,密被茸毛;总状花序顶生或侧生,长15-20厘米,疏散多花,下部腋生的花序较短;苞片钻形,长约3毫米,脱落;花长约2厘米;花梗长约1厘米;花萼阔钟状,长宽各约5毫米,密被茸毛,萼齿近等长,三角形,圆头,长约1毫米;花冠色、淡黄色或淡红色,旗瓣外面密被白色绢毛,翼瓣和龙骨瓣无毛;子房密被绒毛,花柱扁平,直角上弯,内侧有稀疏柔毛,柱头点状,胚珠多数。荚果直,线形,密被褐色长短混杂细绒毛,长8-10厘米,宽7.5-8.5毫米,顶端截尖,喙直,长约1厘米,有种子10-15粒;种子榄绿色,具花斑,平滑,椭圆形,长约5毫米,宽约3.5毫米,厚约2毫米,种脐稍偏,种阜环形,明显。花期10-11月,果期12月。
生境:
逸生于草地、旷野、山坡。
产地:
原产印度东部和马来半岛。
分布:
中国福建、广东、广西、云南有种植。
用途:
食用、饲用。